首页 > 医疗动态 > 医药行情 > 从中国医改看“互联网+医疗”前景

从中国医改看“互联网+医疗”前景

浏览量:156次2016-03-31 15:32:36
最近和业内朋友接触,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以前一大波专攻医改研究的老师开始到处考察互联网医疗。
中国医疗前景
最近和业内朋友接触,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以前一大波专攻医改研究的老师开始到处考察互联网医疗。
我说,“你们这是咋了?” 得到的一个回答是,“和医改的编剧混太熟了,都知道下一集演什么了,现在就剩看片尾字幕有没有自己的名字了。”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好像也提了很多年,现在试行者也寥寥。
是不是出发点就错了,要一直在原地绕圈吗?
静下来想想,医改这么演好像问题真的很大,我们逐一看看。首先,既得利益者绝不会主动放弃利益,谨小慎微的改革无法撼动这些坚固的城墙。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近两年高层给医改的批示中用了很多“深水区”、“硬骨头”,“攻坚战”之类非常厉害的词,这种描述绝对不是危言损听,之所以用这样的词汇,是因为体制中的人对这件事的难度有切身的体会。
互联网医疗今天正走在这条路上。如果有人问:你最不好看哪类公司?我的回答是,那些仰仗传统资源利益的事。如果一个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的业务形态是靠关系,靠资源从传统利益体系分一杯羹,那么这种营生一定不会长久。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处方中》中就非常睿智地提到了这一点,即便是在充分市场化的美国,互联网医疗要想有大作为,必须基于市场和用户创建新的价值体系,并形成闭环。虽然这件事情对于支付形式极为特殊的医疗领域,及其艰难,但是没有退路,所幸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都不辞艰辛地走在这条路上。
第一、中国医改太习惯于纸上谈兵,文人斗嘴,行政导向,空中楼阁了。我们看到一大批经济学家、政策研究专家,医保专家,政府智囊在各种场合争论左和右的问题,争论什么是“公益性”,争论应该看市场还是看政府,组织若干领导们讨论医改的走向。好像所有的难题都可以在会议室讨论清楚,好像医疗的世界从来没有用户,好像有智力超群的人可以独自完成这个复杂的拼图。结果就是,争论会一直持续,直到所有的人都懒得说话了。
我想说的是,医改能不能像互联网产品一样快速迭代,能不能从真正的用户体验出发而不是特权的感觉出发,能不能不要用医疗的特殊性绑架自己的思维,能不能先挽起袖子去田野里插秧,而不是在聚光灯下做口腔运动员。也许可以,被传统医疗体系看成跳梁小丑的互联网医疗正在做这些事情。
第二、医改的方法无论是试对,而不是试错。我们都知道,医改有一个看似无比正确的行事方法论,就是先小范围试点,再大范围推开。结果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标榜着成功的试点案例,各种媒体报道,领导视察,随后又默默偃旗息鼓。那么既然是试点,有没有试错的地方,失败的教训是什么?仔细一看,大家原来不是在搞试点,而是在搞政绩。在重庆这件事情上,我们就能明显地看出整个医改的氛围是惧怕犯错、迭代乏力,瞻前顾后的。
而今天这帮互联网医疗的创业者正在用年轻人的速度不断试错、迭代,调整方向,他们不唯唯诺诺,不瞻前顾后,不人云亦云。创业九死一生,一定有人做错,一定有人倒下,但也一定有人成功,这就是试错的力量。
最后、医生和用户作为医疗市场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在医改中被长期习惯性忽视。在中国医改进程中,最忍辱负重的是医生,最沉默屈服的是患者,一个是医疗的供方,一个是医疗的需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在传统医疗的体系架构中最弱势,一个是公立医院的螺丝钉,一个是将支付权杖委托给第三方的势单力薄的个体。但我们都知道,不管医改怎么改,如果这两个群体不满意,体验差,心情糟,做多少政绩都没用。
今天很多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都在争抢医生,这是好事。让医生开阔视野,让医生增加收入,让医生可以期盼新的医疗生态,这绝对是好事。
在中国,只有医生这个主体真正觉醒了,并且有意愿,有能力改变自己职业生涯的时候,医改的好日子才能到来。更好的是,医疗互联网公司每天都在研究用户需求,在想如何让人变得更健康,如何帮用户省钱,如何让医疗的体验变得更好,所有这些事情,标榜“以患者为中心”的公立医院真正想过多少?而这是两个医疗健康生态最本质的区别。
虽然今天,互联网医疗对于整个医疗体系的影响还是0,但是无数年轻人和梦想家会在不久的将来将把它改成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湘)经营性-2016-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湘B2-20160089| 食品经营许可证编号:JY14301000107016(1-1)| 湘公网安备:3019002000253号

特别声明:本站与医药、健康相关的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18 版权所有 长沙永玲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ICP备案号:湘ICP备140024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