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动态 > 医药行情 > 别让麦角新碱事件重演:药价改革警惕垄断

别让麦角新碱事件重演:药价改革警惕垄断

浏览量:163次2016-03-31 15:33:41
近代,中国的麦角新碱一直依赖从欧美国家进口。新中国成立,国际敌对势力压制中国发展,使得麦角新碱这种临床常用药经常紧缺且价格暴涨。

近代,中国的麦角新碱一直依赖从欧美国家进口。新中国成立,国际敌对势力压制中国发展,使得麦角新碱这种临床常用药经常紧缺且价格暴涨。

麦角新碱遇光、遇热会分解,不能直接化学合成,传统是通过种植黑麦进行麦角菌接种,收获麦角菌核,再从菌核提取的办法生产,产量很低且浪费土地。而且麦角菌丝具有传染性,麦角毒性很强,一旦失控感染正常农作物,会造成食物中毒,俗称“丹毒”。
中国从1951年开始摸索通过生物发酵的办法生产麦角新碱,进展非常缓慢。1958年中苏合作中断。国内急需预防产后出血的治疗药物,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由国内著名的天然药物化学家方起程教授牵头,筛选东北和华北地区12种植物宿主,分离出800多个菌系,筛选出17个能产生麦角碱的菌株,培育出最优良的菌株——“新10菌系”只产麦角新碱不产生其他麦角碱。在当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家科委于1964年4月1日专门为这一创新研究成果印发了科学研究报告。
全球垄断产能
1965年正式投产后,我国的麦角新碱产品质量经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验,完全符合当时英国药典的规定,不仅解决了国内需求,还可以大量出口。特别是麦角新碱被列入WHO基本用药目录后,为广大亚非拉地区的妇女安全生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为国家赚取宝贵的外汇,同时获得了非常高的国际声誉。
然而,我国麦角新碱的成功研发和出口,严重影响了国际制药集团的垄断利益。1980年代,国际制药集团DSM利用改革开放的机会,投资国内唯一生产麦角新碱原料的生产企业。一方面利用中国廉价的粮食、人力、能源,生产初级原料青霉素。另一方面,在青霉素原料出口的短期利益吸引下,压缩麦角新碱的产能,使麦角新碱原料在1985年被迫停产。
事实上,国外制药集团表面竞争,私下合作甚多。廉价的缩宫素全球短缺的背后少不了SANDZ(诺华子公司)的影子,中国原料麦角新碱出口中断后,其母公司诺华在美国销售的甲基麦角新碱片高达25.67美元/片。作为麦角新碱替代品,P司研发的同样用于产后出血预防的药HEMABATE,日治疗费用高达559元(国内售价)。
相关企业充分利用商业规则,全球垄断产能,人为造成一线治疗药物缩宫素及麦角新碱双双紧缺,通过推销高价药品,谋取高额利润!
保护国产优质产品
经历商业规则掩盖下国际制药集团的幕后推手,麦角新碱原料生产企业濒临破产,资产重组后的新企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共同合作,耗巨资,前后历时6年,攻克无数技术难题,终于重新恢复了麦角新碱的原料生产。
然而,就在麦角新碱原料即将恢复生产的消息刚刚发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企业恶意炒作低价药,借“标题党”“公知”在各种媒体大肆制造《心脏病用药“地高辛”价格疯涨十倍》这些明显与事实不符的标题及内容吸引眼球,影响舆论导向,阻止麦角新碱这类临床必需、疗效确切的国内创新药物产品按照正常的生产、研发及流通成本制订价格。
中国企业在市场化初期被深韵此道的国外制药企业坑过不止一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深,笔者认为:药品价格一方面要遵从市场规律,另一方面也应警惕恶性竞争对国内制药企业的压制。我们呼吁:应按照市场调节的普遍规律,制订这类产品的零售价格,支持国内新药创新企业;对于建国后研发,但是不能被专利体系保护的明星产品给予一定程度的创新药物待遇,鼓励医院临床多使用国产优质药物。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湘)经营性-2016-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湘B2-20160089| 食品经营许可证编号:JY14301000107016(1-1)| 湘公网安备:3019002000253号

特别声明:本站与医药、健康相关的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18 版权所有 长沙永玲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ICP备案号:湘ICP备14002419号-1